招生热线:

0535-2701007

0535-2701008

0535-2701009

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

微信视频号

微信公众号

“大学习、大讨论、寻标对标、比学赶超” 宣传活动第一期

点击:7次发布日期:2025-07-04作者:管理员

 一、江浙沪学习收获

一是专业群组群逻辑要打开。上海健康医学院教育学专家分享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,专业群组群逻辑要打开,既要考虑专业之间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联系,也要考虑不同专业之间产业链上下端的联系,更要考虑客户健康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和整体性特点。二是微专业设置意识要提升。金华职业技术大学“微专业”成功开设案例为设置专业方向提供了思路。微专业具备三项功能:满足就业、为深造做准备、提升生活品质和素养。三是学生培养模式要创新。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实施的“一体双元、三融四接、五控六同”培养模式是医教联动、医教协同、医教融合下的新式培养模式,成效显著。我们可以先以小样本推进,探索实施1+1+1或者1.5+0.5+1或1+0.5+0.5+1人才培养模式。

 二、系部未来发展规划 

一是“走行业+访学校”开展新一轮专业调研。结合江浙沪地区高水平学校的建设经验和做法,通过调研行业、兄弟院校及毕业生,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再修订完善,找寻不同专业之间的内外部逻辑,参与专业群建设,实施专业建设集群式发展。二是“请进来+送出去”提升团队教育教学能力。请能工巧匠、行业专家进校授课、讲座,选派教师进企业实践、进教科研机构研修,提升青年教师、骨干教师、专业带头人各项能力,打造一批“金师”。三是“课程思政+模块化教学”助力课程改革。根据专业特点厘清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之间的内部联系,有选择地重构课程,将思政案例有机嵌入专业教学内容,以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推进课程的模块化教学,打造一批“金课”。四是“对接岗位环境+对接实践标准”强化实训建设。对接岗位实际环境建设实训功能区,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;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和实施计划,确保学生按照专业实际需求进行系统的实践操作。五是“虚拟+仿真”推动数字化资源建设。以成熟数字化教学平台为依托,建设教学资源、打造精品在线课程,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;创建虚拟仿真实训环境,利用虚拟现实(VR)技术和模拟软件,模拟真实岗位场景,为学生提供更丰富、生动的学习体验。六是“培训服务+志愿服务”回报社会。依托“海寰红十字学院”,开展全市范围内的救护知识普及和救护技能培训,提升社会紧急救护能力;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,为老、幼、孤、残及慢心病患者提供康复照护服务,提升服务社会能力。

三、专业介绍

护理专业

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科学素养、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,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,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,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,面向医疗卫生行业的内科护士、外科护士、妇产科护士、儿科护士、急诊护士、社区护士等职业,能够从事护理及预防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
 

图片3.jpg


康复治疗技术专业

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承技能文明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,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、基本的康复治疗理论等基本知识,具备常用的康复评定、康复治疗等技术技能,能够从事物理治疗、作业治疗、言语治疗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
图片4.jpg

 

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

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老年人照护、礼仪沟通、医养康养、养老机构管理及相关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等知识,具备老年人能力评估、康养活动策划组织与设计、老年健康照护、社区—居家—机构养老服务等能力,具有爱心奉献精神和信息素养,能够从事老年照护、老年评估、养老机构运营管理、养老服务规划与咨询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
 

图片5.jpg



更多 +
学习网站